English

开国大典的摄影故事

1999-09-23 来源:光明日报 ■何 民 我有话说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最令人回顾的事情就是开国大典,那是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当您被“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画面所吸引震撼的时候,可曾想过,在它们背后的一群新中国第一代摄影大师,为我们留存了这些宝贵的历史瞬间……

“开国大典”新闻处摄影科

开国大典的正式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当时城楼上方悬挂的横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开国大典的摄影工作归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新闻处领导,它是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宣传报道的总管机关。当时新闻处的处长是宦乡,下面设有摄影科和电影科。摄影科由华北军区政治部《华北画报》社、中央电影管理局北平电影制片厂照相科、东北局《东北画报社》组成,由《华北画报》主持,科长是《华北画报》的采访组长吴群。当时摄影科就设在中南海东八所。按照最初制定的摄影计划,在政协会议内摄影者是陈正青、侯波、吴群、林杨、杨振亚和孟昭瑞6人,在会场外有宋贝珩、李等12人。

因为开国大典的场面太大,摄影人员显然不足,为此,新闻科特别邀请了在京的其他单位的摄影记者来参与庆典的摄影报道,有部队著名摄影师石少华、罗光达和总工会的陈勃等。结果在开国大典当天,采访的摄影记者约有30人。上城楼拍摄的是陈正青、侯波和杨振亚三个人,广场上是熊知行、毕深忠、红枫、张力和林杨等人。

摄影科编发了大量摄影稿件,还编辑出版了几本具有历史意义的影集。以大会新闻处名义制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摄影》,选用7幅四寸照片,赠送给与会代表作为纪念品。为大会秘书处编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刊》,收入的照片有827幅,包括了政协会议、首都风光和开国大典,是记载新中国诞生的最完整的图文并茂的画册,是新中国第一部综合专题性大画册,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大型经典摄影作品。编印出版的《新中国画库第一种·“开国大典”》摄影画报,是以开国大典命名的仅有的两本《开国大典》专题摄影画报之一。

照片拍了1万6彩片却只有1张

为了完成好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摄影任务,摄影科作了很周密的计划,完成得也很漂亮,超乎至美的是,胶片的消耗比预算超出了许多。事前的计划,政协会议的摄影,每一张照片都算得精精确确,一共150张,张张都定好了位。可是这样的预算实在跟不上庆典时的辉煌和心中的激情,结果,从政协会议到开国大典,实际一共拍摄了1万6千多张照片,平均每个摄影记者拍了1千张!

拍摄得最多的人是陈正青,发给报社的照片有三分之一是他拍的;对外发稿175张,其中有56张是他拍的;那张毛主席宣读公告的经典名作,也是他拍的。陈正青是湖南长沙人,西安事变后加入党领导下的抗日工作,1936年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三期,1946年调到新组建的《东北画报》社,历任摄影记者、出版科长和采访科长。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他作为《东北画报》的特派记者长驻北平,在政协会议时调到新闻处摄影科,与吴群、侯波等同志一起担任大会的摄影报道工作。在当时一群年轻的摄影工作者中,他才32岁可是最年长,参加革命的时间最早,摄影水平也为大家公认,所以被作为摄影主力安排在天安门城楼上。他的相机也是当时最好的,是在东北战场上缴获的美国新闻相机,配有万次闪光灯;胶片是标准的新闻片,无须放大可以直接上报,所以他的照片也采用得最多。

有意思的是,那么多人拍摄开国大典,又拍了那么多张,但是限于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却只有一张彩照。而且这一张彩照还不是专业人员所摄,而是原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拍的。他是红小鬼长大,有文化,好学习,养成了记日记和照相的兴趣。当时有相机的人很少,参加开国大典的也只有少数领导自带相机拍了一些照片,童小鹏是其中的幸运者,他的摄影集和“长征日记”日后都成了宝贵的革命历史资料。

《华北画报·开国大典》

如今的人们可能读过课文《开国大典》,看过电影《开国大典》,但是未必看过画报《开国大典》。说起来,当年拍摄的“开国大典”照片确实不少,但是出版的以《开国大典》为名的专题画报却不多,一般认为只有前述的《新中国画库第一种·“开国大典”》,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华北画报·开国大典》。

这本《华北画报·开国大典》是华北画报社编发的专题画报,作为它的第2期,封面上的照片,是那张最典型采用最多的天安门广场正面照片。它的珍贵之处,要算几幅天安门广场和提灯游行的夜景,还配有一首马凡陀的诗作《红色的战斗机群》。清华大学的横幅在夜色中清楚可见,举着火把和五角星灯笼的青年兴高采烈。城楼上的灯火和夜空中的礼花虽然不甚明亮略显稀疏,但也交相辉映欢乐喜庆……这毕竟是天安门从来没有过的,开天辟地的第一次。马凡陀在诗中写道:“在共和国的元旦,我跟随我们自己的空军,坐着我们自己的飞机,飞临北京上空!我心跳,我兴奋,我欢呼!”开国大典上空的机群中,竟然还有一位诗人?!如果不是马凡陀的夸张,如果不是诗人的想象,那么这真的是闻所未闻。

《华北画报》很可能是我党我军最早的摄影画报。它的前身是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的摄影科,在1941年扩充为晋察冀画报社。从1940年秋开始筹建照相制版印刷工场,寻找调集北平出来参加抗日的专家和印刷技工,一点点收集器材和药品。到1941年5月《华北画报》的铜版试制成功,1942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正式创刊,出手不凡,印刷精良,一下子就是百多幅新闻照片。1948年华北军区成立后,晋察冀画报社与晋冀鲁豫军区的《人民画报》社部分人员合并成在华北军区政治部领导下的华北画报社。到1951年2月《解放军画报》创刊,华北画报社的部分同志又成为其中的骨干。

这本《华北画报·开国大典》不仅为新中国的历史留下了精彩的一页,也为光荣的华北画报社划下了一个最圆满的句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